【高适《燕歌行》原文及翻译】《燕歌行》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,全诗以雄浑悲壮的语言描绘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将士们的英勇精神。此诗不仅展现了高适对边疆战事的深刻观察,也反映了他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。
一、
《燕歌行》通过描写一次边塞战役的全过程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忠诚与牺牲。诗中既有对敌军入侵的警觉,也有对将士奋战的赞美,更有对战争带来的无尽哀愁的感慨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,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汉家烟尘在东北,汉将辞家破残贼。 | 边塞的烽火燃起在东北方向,汉家将领离开家乡去打败敌人。 |
男儿本自重横行,天子非常赐颜色。 | 男子汉本应纵横沙场,天子特别给予荣耀和恩宠。 |
摐金伐鼓下榆关,旌旗逶迤碣石间。 | 敲响战鼓,挥动旗帜,大军出征至榆关,旌旗绵延至碣石山。 |
校尉羽书飞瀚海,单于猎火照狼山。 | 校尉送来紧急军报,单于的猎火照亮了狼山。 |
山川萧条极边土,胡骑凭陵杂风雨。 | 边塞之地荒凉,胡人的骑兵如风如雨般袭来。 |
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。 | 将士们在战场上生死未卜,而将军帐中却仍有美人歌舞。 |
大漠穷秋塞草腓,孤城落日斗兵稀。 | 深秋的大漠草木枯黄,孤城夕阳下战斗人数稀少。 |
身当恩遇常轻敌,力尽粮绝矢难施。 | 受到朝廷恩宠,常常轻视敌人,但最终力竭粮尽,箭矢难发。 |
身死不知汉家恨,心折谁能复问之? | 将士战死,不知汉家的仇恨,谁又能再问起这些呢? |
三、作品赏析
《燕歌行》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,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。高适通过细腻的描写,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将士命运的关切。诗中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一句,尤为尖锐地揭示了军中上下生活的不平等,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。
四、结语
《燕歌行》作为高适的代表作,以其真实的情感、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。它不仅是边塞诗的典范,也是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