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宝藏问答 >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翻译

2025-08-17 03:35:38

问题描述: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翻译,求路过的神仙指点,急急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7 03:35:38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翻译】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出自苏轼的《赤壁赋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

- 壬戌:指农历年份中的干支纪年法,“壬戌”是其中的一年,对应公元1082年。

- 之秋:表示“在秋天”。

- 七月既望:指的是农历七月十六日,“既望”意为“过了望日”,即月亮圆后的第二天。

因此,整句可翻译为:

> “在壬戌年的秋天,七月十六日。”

2. 直接用原标题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翻译”生成一篇原创的优质内容(加表格)

以下是一篇以降低AI率为目标、结构清晰、内容原创的文章:

一、原文解析

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是《赤壁赋》开篇的第一句话,作者苏轼通过简洁的语言,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季节氛围。这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时空描写,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气与人生感悟的结合。

二、逐词解释

词语 含义 说明
壬戌 干支纪年之一,表示年份 用于古代纪年,壬戌年为公元1082年
之秋 在秋天 表示时间,点明季节
七月 农历七月 古代常用农历纪年
既望 指望日后一天 望日为月圆之日,既望即月圆后一日

三、整体翻译

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可以翻译为:

> “在壬戌年的秋天,七月十六日。”

这句话不仅具有历史时间的准确性,也营造出一种清冷、静谧的秋夜氛围,为后续文章的情感铺垫奠定了基础。

四、文化背景补充

在中国古代,干支纪年法广泛应用于天文、历法、文学等领域。“壬戌”作为干支组合之一,代表特定的年份,而“七月既望”则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与记录方式。这种表达方式在古文诗词中非常常见,如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等都有类似的时间描写。

五、总结

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虽简短,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。它不仅是时间的标记,更是情感与哲思的起点。通过了解这一句的含义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《赤壁赋》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。

表格总结:

项目 内容
原文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
翻译 在壬戌年的秋天,七月十六日
词语解释 壬戌:干支纪年;之秋:在秋天;七月:农历七月;既望:望日后一天
文化背景 干支纪年法、农历节气、古文时间表达方式
作用 交代时间、营造氛围、引出下文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赤壁赋》的内容或相关文学分析,欢迎继续提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