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秦始将连横原文及翻译是什么】《苏秦始将连横》是《战国策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,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初入秦国时,试图以“连横”策略游说秦王,但最终失败的故事。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苏秦的才华与抱负,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局势。
以下是对《苏秦始将连横》原文及翻译的整理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文章
《苏秦始将连横》主要讲述了苏秦在初次尝试说服秦王采用“连横”策略时的经过。他提出联合其他国家对抗强大的秦国,以此来削弱秦国的势力。然而,秦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,反而认为苏秦的策略并不适合当时的局势。苏秦因此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最终离开秦国,转而游说六国,最终成功实行“合纵”策略,成为一代名士。
文章通过苏秦的经历,展示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谋略与智慧,也反映出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苏秦始将连横,说秦惠王曰:“……” | 苏秦最初打算推行“连横”策略,去游说秦惠王说:“……” |
夫当今之时,天下之大,民之众,车之多,兵之强,足以并吞诸侯,而独不取者,何也? | 当今这个时代,国家众多,人民众多,战车众多,兵力强大,足以吞并诸侯,却偏偏没有这么做,这是为什么呢? |
夫秦,四塞之国,被山带河,形势险固,易攻难守。 | 秦国是一个四面有险要关隘的国家,依山傍水,地势险要,容易进攻,难以防守。 |
今欲举大事,非有奇策,不可成也。 | 如果想要成就大事,没有奇特的策略,是无法成功的。 |
臣愿为大王画策,使天下之士,皆归于秦,而诸侯皆臣服于秦。 | 我愿意为大王出谋划策,让天下的士人都归附于秦国,而诸侯也都臣服于秦国。 |
然而,秦王不听,遂去。 | 然而,秦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,苏秦于是离开了秦国。 |
三、文章意义与启示
1. 战略选择的重要性:苏秦的“连横”策略虽有道理,但秦王未采纳,说明战略选择需符合现实条件。
2. 纵横家的智慧:苏秦作为纵横家,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敏锐度和语言能力。
3. 失败后的转变:苏秦并未因失败而气馁,而是转向其他国家,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,体现了坚持与变通的精神。
四、结语
《苏秦始将连横》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,更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章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复杂局势时,不仅要具备远见卓识,还要善于调整策略,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出路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战国策》或其他相关篇章,欢迎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