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宝藏问答 >

黯然失色解释及出处

2025-08-29 23:09:26

问题描述:

黯然失色解释及出处,时间来不及了,求直接说重点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29 23:09:26

黯然失色解释及出处】在汉语中,“黯然失色”是一个常用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在比较之下显得逊色、暗淡无光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常用于文学、评论、日常表达中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。

一、成语解释

词语 含义
黯然 指情绪低落、心情沉重的样子
失色 指失去原有的光彩、颜色或优势

整体含义:

“黯然失色”原意是因情绪低落而脸色变暗,后来引申为在对比中显得逊色、没有光彩,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与其他更优秀的事物相比时,显得暗淡无光。

二、成语出处

出处 内容
《晋书·王衍传》 “衍虽有才,然性轻浮,好清谈,不修边幅,故时人谓之‘白面郎’。其妻郭氏,亦有才思,每与之论议,终日不倦。然衍虽善言,而于政事则多疏略。及卒,天下莫不哀之。时人语曰:‘王夷甫(王衍)之风,黯然失色。’”

说明:

此句出自《晋书·王衍传》,原本是形容王衍的风度和才华在当时社会中虽有影响,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如他人,因此“黯然失色”。后世逐渐将这一成语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。

三、用法与例句

用法 示例
形容人或事物在对比中显得逊色 她的表演虽然精彩,但与那位老演员相比,还是黯然失色。
描述环境或气氛的沉闷 这个夜晚的灯光太暗,整个房间都显得黯然失色。
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类型 词语
近义词 相形见绌、自愧不如、黯然销魂
反义词 光彩夺目、出类拔萃、鹤立鸡群

五、使用建议

- 适用场合: 适用于文学描写、评论分析、日常生活中的比较场景。

- 注意语气: 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带有贬义或客观评价。

- 避免滥用: 不宜频繁使用,以免削弱表达效果。

总结

“黯然失色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既可用于描述人的状态,也可用于描绘事物的对比。它源于古代文献,经过长期使用,已广泛融入现代汉语表达中。理解其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情感与观点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