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等而下之出处于哪里】“等而下之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层次逐渐降低、品质逐渐下降。很多人在使用这个词语时,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。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、释义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来源
“等而下之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。原文为:
> “等而下之,其人不足道也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如果按照等级往下排列,那么这个人就不值得称道了。这里的“等而下之”指的是按照等级依次向下推论,引申为对某种行为或人物的贬低评价。
二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等而下之 | 指按照等级逐级向下推论,表示层次或品质的逐步降低;也可用于贬义,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视或不屑。 |
三、常见用法
“等而下之”多用于书面语中,尤其是在评论他人行为或事物时,表达一种批评或轻视的态度。例如:
- 他这种行为,等而下之,简直不可救药。
- 这种做法,等而下之,只能说明他的能力有限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等而下之”本身并无褒贬色彩,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。
四、与其他成语的区别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等而下之”的区别 |
降格以求 | 降低标准以求得某种结果 | 更强调主动降低标准 |
一落千丈 | 形容情况急剧变坏 | 强调变化过程迅速 |
一蹶不振 | 受挫后无法恢复 | 强调失败后的状态 |
五、总结
“等而下之”源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按等级逐级向下推论,后来演变为一种带有贬义的表达方式,用来形容人或事的层次下降、品质低下。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 |
原意 | 按等级逐级向下推论 |
现代含义 | 表示层次或品质的下降,多带贬义 |
使用场合 | 书面语,常用于批评或贬低 |
注意事项 | 避免在正式场合随意使用,以免误解 |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等而下之”的具体用法或相关典故,可参考《左传》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详细解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