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粉身碎骨的意思】“粉身碎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为了某种信念、目标或正义事业,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身体,甚至彻底毁灭自己。这个成语不仅带有强烈的牺牲精神,也蕴含着一种悲壮的情感色彩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粉身碎骨 |
拼音 | fěn shēn suì gǔ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若夫忠臣烈士,粉身碎骨,以殉其志。” |
释义 | 形容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一切,甚至献出生命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达崇高的牺牲精神。 |
近义词 | 舍生忘死、视死如归、九死一生 |
反义词 | 贪生怕死、苟且偷生 |
二、成语的引申意义
“粉身碎骨”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毁灭,更强调精神上的奉献与坚持。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,常用来形容那些为国家、民族、信仰或理想而英勇献身的人物。例如:
- 岳飞:南宋抗金名将,以“精忠报国”著称,最终被奸臣陷害,含冤而死。
- 文天祥:南宋末年爱国诗人,面对元军俘虏,宁死不屈,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。
- 革命先烈:无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英雄,他们用生命诠释了“粉身碎骨”的真正含义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示例 |
文学作品 | “他愿为理想粉身碎骨,也不愿苟活于世。” |
历史评价 | “这位将军一生忠诚,最终粉身碎骨,令人敬佩。” |
现代语境 | “他在灾难面前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,真是粉身碎骨的精神。”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情感色彩强烈:该成语带有浓厚的悲壮和崇高感,不宜用于日常轻松场合。
2. 适用对象: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中的牺牲行为。
3. 避免误用:不可随意用于形容普通的失败或挫折,否则会失去其原有的庄重意味。
总结
“粉身碎骨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代表了人类在面对强权、压迫、灾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。在今天,我们依然可以用这个词来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、无私奉献的人。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