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妊娠期高血压】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,主要表现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血压升高,可能伴随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异常。该疾病对母婴健康均有潜在风险,需引起高度重视。
一、妊娠期高血压概述
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,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- 妊娠期高血压(Gestational Hypertension):仅表现为血压升高,无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异常。
- 子痫前期(Preeclampsia):血压升高并伴有蛋白尿或器官功能异常(如肝肾功能异常、血小板减少等)。
- 子痫(Eclampsia):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癫痫样抽搐,属于严重并发症。
-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:孕妇原有高血压,且在怀孕后持续存在。
二、临床表现
症状/体征 | 描述 |
血压升高 | 收缩压 ≥140 mmHg 或舒张压 ≥90 mmHg |
蛋白尿 |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,常通过尿常规检测发现 |
头痛、视力模糊 | 可能为子痫前期的表现 |
上腹部疼痛 | 可能提示肝功能受损 |
恶心、呕吐 | 常见于子痫前期患者 |
体重迅速增加 | 可能与水肿有关 |
三、诊断标准
根据国际指南(如WHO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),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需结合以下指标:
- 血压测量:至少两次不同时间测量,收缩压≥140 mmHg 或舒张压≥90 mmHg。
- 尿蛋白检测:24小时尿蛋白≥300 mg 或尿蛋白/肌酐比≥0.3。
- 其他实验室检查:如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小板计数等。
四、治疗与管理
治疗方式 | 适用情况 |
定期产检 | 所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需密切监测 |
饮食调整 | 控制盐分摄入,保持均衡营养 |
降压药物 | 如血压持续升高,需使用安全的降压药(如拉贝洛尔、甲基多巴) |
休息与监测 | 避免过度劳累,必要时住院观察 |
终止妊娠 | 在病情严重或接近足月时,可能需要提前分娩 |
五、预防与注意事项
- 孕前评估血压及基础健康状况。
- 孕期定期进行血压和尿蛋白检测。
-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避免过度压力。
- 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,应加强产前检查。
六、总结
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,虽多数情况下可控制,但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引发严重后果,如早产、胎盘早剥、胎儿生长受限甚至母婴死亡。因此,早期识别、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。孕妇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,确保母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