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岫是什么意思】“出岫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源自古代文学作品,常用于描写山峦、云雾或自然景象。其字面意思是“从山中出来”,引申为“从高处下来”或“从隐居之地现身”。在诗词中,“出岫”多用来形容云气从山间升起,也象征着人物从隐逸生活中走出,步入尘世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出岫 |
拼音 | chū xiù |
释义 | 原指云气从山中升起;后引申为从隐居地出来,或从高处下来。 |
出处 | 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文学、诗歌,表达自然景象或人物心境的转变。 |
词性 | 动词(也可作名词) |
含义延伸 | 象征从隐逸到入世,或从沉静到活跃的状态变化。 |
二、文化背景与引申意义
“出岫”最早出现在东晋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中,原句是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”。这里的“出岫”指的是云从山中升起,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。后来,这个词语被广泛用于诗词中,不仅描绘自然景色,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- 自然意象:如云气从山中升腾,象征着自由、灵动和无拘无束。
- 人生隐喻:表示一个人从隐居生活走向社会,或从沉思状态进入现实世界。
- 情感表达:有时也带有淡淡的惆怅,如“云无心而出岫”表现出一种淡然、超脱的心境。
三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语境中,“出岫”虽然不常用,但在文学创作、散文写作或书法题跋中仍可见其身影。它常常用来增添文采,营造一种古典、诗意的氛围。
例如:
> “他久居山林,如今终于出岫,走入尘世。”
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人物的行动,也暗示了其心态的变化。
四、总结
“出岫”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,原本描绘的是云气从山中升起的自然景象,后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。它既可以作为自然描写,也可以作为人生阶段的隐喻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含义 | 云气从山中升起;引申为从隐居地出来或从高处下来。 |
文化出处 | 《归去来兮辞》 |
引申意义 | 自然美景、人生阶段变化、心境转变 |
现代使用 | 文学、书法、散文等场合,增强语言美感 |
通过了解“出岫”的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人的文字之美,并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