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望原文及翻译】《春望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写于安史之乱期间。全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长安城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。这首诗语言凝练、情感深沉,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。
一、
《春望》以“望”为线索,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,反衬出战乱带来的凄凉与悲痛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,也有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映。诗人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| 国家破碎,山河依旧;春天来临,城中草木茂盛。 |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 | 感叹时局,花也流泪;离别之痛,鸟也惊心。 |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 | 战火持续三个月,一封家信价值万金。 |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 | 头发白了,越抓越短,几乎无法插簪子。 |
三、作品赏析
《春望》虽仅八句,却层层递进,情感真挚。首联点明“望”的背景——国破家亡,春景依旧,形成强烈对比。颔联以拟人手法写花鸟,表达内心的哀伤。颈联则通过“烽火”与“家书”的对比,突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。尾联以“白发”形象收束,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忧思与无奈。
四、结语
《春望》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那个时代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铭记历史,同时也展现了诗歌在记录时代、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