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沈德潜的资料简介】沈德潜(1673年-1769年),字确士,号归愚,江苏苏州人,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、诗人、诗论家。他生活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,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。沈德潜以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著称,尤其在诗学批评方面有深远影响。他的诗风清雅平和,注重“温柔敦厚”的儒家诗教理念,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。
一、生平简介
项目 | 内容 |
出生年份 | 1673年 |
去世年份 | 1769年 |
籍贯 | 江苏苏州 |
字 | 确士 |
号 | 归愚 |
所处朝代 | 清朝(康熙至乾隆年间) |
职业 | 文学家、诗人、诗论家 |
主要成就 | 诗学理论、诗歌创作、《古诗源》《唐诗别裁集》等著作 |
二、主要贡献与影响
沈德潜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评论,主张“诗教”观念,强调诗歌应具有道德教化功能。他编选了多部诗集,如《古诗源》《唐诗别裁集》《明诗别裁集》等,这些作品对后世学习古典诗歌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。
他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“格调说”,认为诗歌应讲究形式美与内容的统一,反对过于华丽浮夸的风格。这种观点在清代中后期影响广泛,成为主流诗学思想之一。
三、代表作品
作品名称 | 类型 | 简介 |
《古诗源》 | 诗集 | 收录先秦至隋代诗歌,体现其诗学观 |
《唐诗别裁集》 | 诗集 | 选编唐代诗歌,强调“温柔敦厚” |
《明诗别裁集》 | 诗集 | 选编明代诗歌,体现其审美标准 |
《归愚文钞》 | 文集 | 包含散文与诗论文章 |
四、历史评价
沈德潜的诗学思想在清代文坛占据重要地位,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。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,并参与《四库全书》的编纂工作。虽然他的诗风较为保守,但在传承古典诗歌传统方面功不可没。
总体来看,沈德潜不仅是清代重要的文学家,也是中国古典诗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。他的作品和理论至今仍被学者研究和借鉴。
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,结合了沈德潜的生平、成就、作品及影响,力求客观、全面地呈现这位清代文人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