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以一眚掩大德含义】“不以一眚掩大德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,原文为:“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,举贤而错诸上位,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不要因为一个人的某个小过失或缺点,就忽视了他的主要优点或功劳。强调的是全面、客观地看待一个人,不应因小失大。
一、核心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 |
原文 | “不以一眚掩大德” |
字面意思 | 不因一次过失掩盖了大的德行 |
核心思想 | 评价人时应注重整体表现,而非仅看一时之过 |
应用领域 | 人事管理、历史评价、个人修养等 |
现代启示 | 鼓励包容、公正、理性地看待他人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不以一眚掩大德”是一种成熟、理性的判断方式。在古代,君主选拔人才时,往往会考虑一个人的整体表现和贡献,而不是因为某次失误就全盘否定。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“仁”的理念,即对人的宽容与理解。
在现代职场中,这一原则同样适用。一个员工可能在某些细节上犯了错误,但如果他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,如工作能力强、责任心强、团队合作好,就不应因其一次失误而全盘否定其价值。
此外,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,也不应因为某件小事而否定其整体贡献。例如,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或军事家,都有过争议或失误,但他们的总体成就依然值得肯定。
三、现实意义
方面 | 说明 |
人际关系 | 避免因小矛盾影响整体关系 |
企业管理 | 提升员工信任感与归属感 |
教育引导 |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|
社会和谐 | 减少偏见,促进包容与理解 |
四、结语
“不以一眚掩大德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处世智慧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,应保持客观、公正的态度,避免因一时之过而失去对整体价值的判断。在现代社会,这种思维方式尤为重要,有助于构建更加理性、包容的社会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