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安理得是什么意思】“心安理得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后,内心感到坦然、没有愧疚或不安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心理上的平静和道德上的合理。
一、
“心安理得”字面意思是“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”。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做了某件事情之后,虽然可能不被外界理解,但自己内心却觉得没有错,因此能够安然自得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正面的语境中,表示行为合乎情理、无愧于心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也可能带有自我安慰的意味,比如有些人虽然行为并不完全正确,但因为没有受到惩罚或他人不知情,便认为自己“心安理得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心安理得 |
| 拼音 | xīn ān lǐ dé |
| 出处 | 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”(引申) |
| 字面意思 | 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|
| 引申含义 | 行为合乎情理,内心无愧,感到安心 |
| 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正面评价,也可用于自我安慰 |
| 常见用法 | “他这样做,虽有争议,但他是心安理得的。” |
| 近义词 | 问心无愧、无愧于心 |
| 反义词 | 内疚不安、忐忑不安 |
| 适用对象 | 个人、群体、社会行为等 |
| 注意事项 |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,不可盲目使用 |
三、结语
“心安理得”是一种心理状态,也是一种道德判断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追求真正意义上的“心安理得”,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,内心无愧,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与满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