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感统课】“感统课”是“感觉统合训练课程”的简称,是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。它主要通过一系列游戏和活动,帮助孩子改善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前庭觉、本体觉等感官系统的协调与整合能力,从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、学习能力、运动协调性以及情绪管理能力。
感统课广泛应用于0-12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中,尤其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有显著的帮助。以下是对“什么叫感统课”的详细总结:
一、什么是感统课?
项目 | 内容 |
全称 | 感觉统合训练课程 |
定义 | 一种通过特定活动提升儿童感官系统协调能力的课程 |
目标 | 提高注意力、学习能力、运动协调性和情绪管理能力 |
适用年龄 | 0-12岁儿童(特别是感统失调者) |
教学方式 | 游戏化、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 |
主要内容 | 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前庭觉、本体觉训练 |
二、感统课的核心内容
感统课主要包括五大感官系统的训练,具体如下:
感官类型 | 功能作用 | 常见训练方式 |
视觉 | 空间感知、信息识别 | 识别图形、拼图、看图说话 |
听觉 | 信息接收、语言理解 | 听指令、听故事、节奏训练 |
触觉 | 身体感知、情绪调节 | 触摸不同材质、按摩、触觉板 |
前庭觉 | 平衡感、空间感 | 荡秋千、旋转椅、平衡木 |
本体觉 | 肢体位置感、动作控制 | 跳绳、攀爬、肢体模仿 |
三、感统课的作用
作用 | 说明 |
提升专注力 | 通过感官刺激增强大脑活跃度 |
改善学习能力 | 感官协调有助于提高课堂表现 |
增强运动协调 | 促进身体动作的协调与灵活性 |
促进情绪稳定 | 感官输入有助于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 |
四、感统课适合哪些孩子?
类型 | 特征 |
感统失调儿童 | 如:坐不住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笨拙 |
学习困难儿童 | 阅读困难、写字潦草、理解力差 |
自闭症谱系儿童 | 感官敏感或迟钝,需要特别干预 |
普通儿童 | 作为早期发展辅助课程,提升综合能力 |
五、感统课与普通课程的区别
对比项 | 感统课 | 普通课程 |
目标 | 感官协调与整合 | 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 |
方法 | 游戏为主 | 讲授为主 |
时间 | 一般每次30-60分钟 | 通常45分钟以上 |
评价标准 | 感官反应、行为表现 | 考试成绩、作业完成情况 |
总结
“什么叫感统课”其实是一个关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基础问题。感统课不是单纯的“玩”,而是通过科学设计的游戏和训练,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外界信息,提升整体发展水平。对于家长来说,了解感统课的意义和内容,有助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出更合理的教育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