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言文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】《孟子·告子下》是《孟子》一书中的一篇,主要探讨了人性、道德修养以及治国之道等内容。文章通过孟子与弟子的对话形式,阐述了“仁义”“修身”“治国”等核心思想,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,并指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,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与繁荣。
一、
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1. 人性本善:孟子提出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”,认为人性本善,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加以培养。
2.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:强调个人修养是治理国家的基础,只有先修好自身,才能管理好家庭,进而治理国家。
3. 仁政思想:主张以仁爱之心施政,关心百姓疾苦,反对暴政。
4. 知行合一: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只有将道理付诸行动,才能真正体现道德价值。
5. 人才与国家兴衰的关系:指出国家的兴衰与人才的使用密切相关,贤才不被重用,国家将难以长治久安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孟子曰: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” | 孟子说:“每个人都有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的心。” |
|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 | 古代圣王因为有不忍人之心,所以施行了不忍人的政治。 |
| 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天下可运于掌。 | 用不忍人的心,施行不忍人的政策,天下就可以轻松治理。 |
| 夫人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 | 一个人,自己想要立身,也要帮助别人立身;自己想要通达,也要帮助别人通达。 |
| 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 | 能够从身边的事例中类比推导,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。 |
|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 | 百姓最为重要,国家其次,君主最轻。 |
| 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 | 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手足,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心腹;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犬马,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路人;如果君主把臣子看作泥土草芥,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敌人。 |
|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 | 所以,上天要让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,必定先让他内心痛苦,身体劳累,饥饿疲惫,使他身处困境,行为受到扰乱,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,增强他的能力。 |
三、结语
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道德教育和治国理念。它强调了人性本善、仁政为本、修身齐家的重要性,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、提升修养、服务社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