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瘦西湖汪沆古诗注音】“瘦西湖”是扬州著名的风景名胜,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。在众多描写瘦西湖的诗词中,清代诗人汪沆的《咏瘦西湖》尤为经典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瘦西湖的美景,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。
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诵读,本文将对汪沆的《咏瘦西湖》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注音及释义,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这首诗的艺术魅力。
一、诗歌简介
汪沆(1738—1792),字东篱,号云庄,江苏扬州人,清代著名诗人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,善于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致。《咏瘦西湖》是他描写扬州瘦西湖的代表作之一,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。
二、原文及注音
| 诗句 | 注音 | 释义 |
| 瘦西湖畔柳丝长, | shòu xī hú pàn liǔ sī cháng | 瘦西湖边的柳条悠长摇曳, |
| 桥影参差入画堂。 | qiáo yǐng cēn cī rù huà táng | 桥的倒影错落有致,仿佛映入画中厅堂。 |
| 一篙撑破琉璃界, | yī gāo chēng pò liú lí jiè | 一桨划开如琉璃般的水面, |
| 千载风流在此乡。 | qiān zǎi fēng liú zài cǐ xiāng | 千年风雅才情,尽在此地流淌。 |
三、诗歌赏析
汪沆的这首诗,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瘦西湖的美丽画卷。首句“瘦西湖畔柳丝长”,描绘了湖边垂柳轻柔摇曳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;次句“桥影参差入画堂”,则进一步用“桥影”的错落来增强画面感,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。
第三句“一篙撑破琉璃界”,巧妙运用比喻,将湖面比作“琉璃”,既形象又富有诗意;最后一句“千载风流在此乡”,点明了瘦西湖不仅是自然景观,更是承载历史文化的象征,体现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。
四、总结
汪沆的《咏瘦西湖》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佳作,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。通过注音与释义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,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瘦西湖的深情厚意。
无论是作为文学欣赏,还是作为文化学习,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。
注:
- “瘦西湖”为扬州著名景点,因湖面狭长如弦,故得名“瘦西湖”。
- “汪沆”为清代诗人,其诗作多以江南水乡为主题,风格清新自然。


